新闻中心
New
如何破解“问题电缆”的行业之困
发布日期:2017-11-07 浏览次数: 0

西安地铁三号线“问题电缆”引起的冲击波还在持续,而背后揭示的业内问题也逐渐层层深入。多位电缆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,“问题电缆”事件中的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仅是行业问题的一个缩影,“奥凯只是个被揪出的‘倒霉蛋’而已,低价中标,以次充好,降质增效,‘被合格’,这样的故事在电线电缆行业每天都在上演。”(3月27日《南方都市报》)


“问题电缆”露出了行业的冰山一角,折射出电缆质量低劣的普遍性。同时,“问题电缆”事件也引发业内的集体抱屈,以次充好,情非得已,电缆行业市场缺乏良币驱劣的营商环境。


的确,电缆市场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,无法自由选择与交易,且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权益的制约,相当量的产品都用于公用设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建设,这意味着电缆的质量不但受到商家利益大化的算计,还会受到项目准入门槛的限制。在现有招标制度下,招标单位往往关注的是低价中标,忽略了保障“投标价格高于成本”的问题。往往为了竞争,电缆厂投标的价格还低于成本价,无疑会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。


同时,这种特殊的买方市场,也容易发生交易过程的腐败,增加招标采购的进入成本,羊毛出在羊身上,成本也只会向产品的品质摊薄。


不难理解“问题电缆”背后的行业,正受到“低价格”明规则与交易腐败潜规则的双层夹击,使得生产并提供合格产品简单而朴素的坚守变得尤为艰难。


破解“问题电缆”背后的行业之困,优化市场环境比强化产品质量的监管更关键。今年 “两会”期间,部分两会代表曾就规范《招标投标法》、取消产品招标“低投标价法”提出了建议。其实这只是技术方面的改良,《招标投标法》虽然确立了“低投标价法”,但也对其作出了限制:“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”,有保证品质的兜底设计。重要的还是如何限制政府工程招标与行业采购的权力,改进工作机制,既尊重市场供求的客观规律,也要建立与工程质量、产品质量相匹配的责任体系,增强招标采购的透明度,加强监督,同时,赋予市场主体反不正当竞争的诉权,逐步把这类特殊市场引入法治的轨道。